关于燕郊、时间与我

日期: 2025年11月8日 发起人: 云峰

2015年1月20号,我从望京搬到燕郊,那时候我在中央美院望京校区读研究生。在此之前我去过两三次燕郊,都是因为一个独立空间ON-SPACE的展览才去的。
那是一个由一群年轻艺术家组织的艺术空间,每年举办四-五次大群展。在参加展览的过程中,我认识了很多的同龄艺术家朋友,整夜整夜的跟Ta们聊天、喝茶、有时候也玩游戏,感觉未来充满希望。
不久后我的一个朋友李海光也搬来燕郊住,我们开始也做艺术空间,后来干脆一起合作做作品,我们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燕郊这个环境里拍摄完成的。
两三年下来,也参与了不少展览。那个阶段也正是北京独立空间的大爆发时期,我们经常游走在这些边缘空间里。

2017年前后,随着On-Space成员们生活和学习的变动,Ta们的活动也逐渐停止了。
到2018年,海光准备去德国,我又回到一个人创作的阶段。经历了很艰难的适应期,到疫情初期我的创作才慢慢的适应下来。但因为疫情的原因,燕郊常常成为一个生活非常不方便的地方,我还是四处游走,寻找着合适的落脚点。
2019-2022年,我在北京顺义、成都、重庆、云南、泰国还有很多地方暂居过,燕郊成为了我不断更替轮换的中间驿站,每隔几个月我都回去浇浇花、歇歇脚。

2020秋,我在西双版纳驻留,那一次之后,我常常把当地的一个小镇作为自己精神的故乡

2023年初,也就是疫情解封几个月后,我在“北京蔡锦空间”做了《有多少爱可以重来》,那个展览回应了整个疫情期间对人群的隔离,也回应了我自身的生活变化。
疫情之后,我所熟悉的朋友很多都搬离了燕郊,当然也有新的朋友在不断的搬来这里,燕郊又出现了一批新的艺术空间,一切都欣欣向荣,但似乎一切都变得很陌生了。

2025年9月,当我在杜塞驻留的时候,房东着急的卖掉了自己的房子,那时候的价格已经跌到低于曾经的购买价,意味着我必须离开这个我住了10多年的工作室,也是家的房子。
对我而言,燕郊始终是一个巨大的等候区,就像那个庞大的不断在扩建的检查站一样,充满希望的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。
这一次在柏林,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这十多年的燕郊创作生活记忆。一起聊聊从望京到燕郊的迁徙、艺术空间的黄金时代、流动与漂泊、后疫情时代的情感跟回响,以及我在杜塞尔多夫驻留期间的一些思考......期待你的加入。

“潮白河,过去几年创作时无数个百无聊赖的日子,我都在河边漫步。”——云峰

2021年的夏天,艺术家云峰在潮白河边完成了一组作品——《夕阳系列》(The Setting Sun Series)。
他用蓝晒(Cyanotype)这种古老的影像技法,将光与影、植物与铁丝网定格在纸上。
三十张蓝色图像铺展开来,仿佛一堵横亘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的“蓝色围墙”,静默、深邃,却难以忽视。

燕郊,与北京仅一河之隔。
这条河,是无数通勤者每天跨越的生活线——有人去往城市,有人回到郊区,而云峰的艺术,则在这两地之间生长。
新冠之后,铁丝网出现在了河岸。
“它阻挡了我的脚步,也阻挡了每天往返于两地的三十万打工族。”云峰写道。
那堵墙,不只是行政的界限,更成了心理的隔离。
他沿着铁丝网行走,拍照、观察,在被限制的步伐中重新丈量时间与空间。
围墙定义了秩序与界限,生活被重新分区,阳光的归属也被重新安排。
每一次蓝晒,都是矛盾的回声:光生出影,影记录光;自由的光,穿行在冰冷的网中。

树榆
一次散步,云峰看到一棵小榆树从铁丝网的缝隙中钻出。那棵树让他震动——它在禁锢中生长,挣扎着向光靠近。
“我幻想它有一天能长成参天大树,带着整面铁丝网,一起飞到天上去。”
但2022年秋天,他发现树断了。
“当我在燕郊被几次弹窗围困的时候,我想到这棵小树,它没有脚,我想起风,想起光,想起鸟——它们都能自由地穿越祖国的大地。”
如今,那棵树的枝干干枯地攀附在网子上,像在进行最后一个庄严的仪式。
“它爱上了阻止它生长的东西,它痛苦地爱着。很多人问我,要离开吗?我想,我要先搞明白,什么是爱。”
这近百米的图像里,那些铁丝、植物与光的痕迹被真实比例地印在纸上。
阳光从北京方向照来,在燕郊落下。光既是显影的媒介,也是见证的证人。
潮白河的风依旧在吹。那堵墙也许已不再,但它的影子,仍留在每个经历过的人心中。而艺术,也许正是那束穿越铁丝网的光。
本周,我们将邀请艺术家云峰来到柏林,与大家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沙龙对谈。我们会聊聊燕郊的生活,聊聊他的艺术创作,还有关于时间、自由与自我的思考。

活动安排

活动时间2025年11月8日(周六)
19:30
活动地点Berlin Mitte(报名成功后邮件通知)
活动人数Max. 15
活动费用5 €*学生 3€**协会成员免费报名参与
### 报名链接

发起人

云峰

1988年出生于河南。2011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,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。现生活工作于北京。主要创作形式是行为艺术和物影摄影。对无相机成像有长期的实践探索,以相纸为材料显现出与身体互动的行为印迹。